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共青团智慧助老志愿服务研究——以东台市实践为例
来源:江苏共青团   2025-04-15 17:47:00

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东台市作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一个缩影,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41.6%,老年人在养老、健康、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参与等方面需求迫切。面对智能社会融入难题,如学习能力下降、视力听力障碍、缺乏培训和易受网络诈骗等问题,智慧助老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共青团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助老志愿服务,不仅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手机使用、电脑操作和防诈骗知识等技能,跨越“数字鸿沟”,而且推动了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孝老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彰显了共青团服务社会、奉献人民的社会功能,为老年人与现代社会之间搭建了温暖的桥梁。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智慧助老需求分析

(一)东台市人口老龄化趋势

中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东台市老龄化问题更严峻。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9697万人,占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676万人,占15.4%。[1]将视野转向地方,以东台市为例,这一全国趋势在地方层面的表现同样显著。2021年末,东台全市户籍人口105.46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34.11万人,占32.3%。2022年末,东台市全市户籍人口104.0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35.31万人,占33.9%。2023年末,东台全市户籍人口102.7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36.95万人,占36.0%。[2]横向比较,近三年东台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逐步攀升。2023年,东台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于全国水平14.9%。

数据表明,东台市老龄化问题呈现逐年加深和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特点。东台市的这一人口结构变化,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显示的老龄化趋势是一致的,都指向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共同议题:人口老龄化。

(二)促进老年人融入智能社会,共享数字时代便利

随着东台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比例的持续上升要求社会采取创新措施,以确保老年群体能够充分融入智能社会,享受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这不仅涉及对高

龄、失能和贫困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也包括帮助智力健全、身体健康、经济独立的老年人掌握现代科技,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通过数字化时代下老年人生活支持服务需求调研,我们发现健康监测系统的需求最高,占比35%;其次是智能技术教育,占比30%;社区支持计划和社会参与鼓励各占25%;出行便利服务占20%;而数字金融服务的需求最低,仅占15%。

老年人在智能技术教育、社区支持计划、健康监测系统、出行便利服务、数字金融服务、社会参与鼓励等方面有迫切的需求。通过这些措施,政府不仅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能促进他们的社会参与,使他们成为智能社会中活跃和有价值的成员。这不仅是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智慧助老志愿服务现状分析

(一)智慧助老的新生动力

老年群体如何融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数字鸿沟”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老年人在面对智能手机、互联网、智能家居等现代科技产品时感到无所适从,这不仅限制了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因此,开展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强调“开展智慧助老行动,将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相关工作,纳入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友好社区、老年宜居环境等建设中统筹推进。”[3]

东台市在智慧助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整合“设施适老化、场景居家化、养老智慧化”的理念,深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东台市建立了统一的“智慧养老”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城乡全覆盖,并结合5G技术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通过政府管理平台、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和机构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东台市为老年人提供了全方位、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包括助洁、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等项目,服务了近3万老人,服务人次近20万。此外,东台市还大力推进文化、娱乐、教育与智慧养老的融合,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并构建了“十五分钟养老生活圈”,显著提升了老年群体的幸福感。[4]

我们看到政府积极整合资源以提供全面服务、确保技术的适老化改造以缩小数字鸿沟、平衡城乡养老服务的差距、保护老年人的信息安全和隐私、培养专业人才以满足智慧养老服务的需求。而智慧助老更需要激发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参与热情,共同构建一个包容、高效、可持续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他们不仅能够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创新思维,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技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还能促进代际交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服务质量,共同营造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政府发挥政策引导、资源保障和监管评估的作用,为助老志愿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共青团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等基层一线,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细致的智慧助老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集中授课、个性化教学、健康筛查等,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智慧助老志愿服务调研

助老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关爱老年人群体、提升其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其服务范围广泛而细致,涵盖了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法律援助以及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与帮助。而在当前这个智能化的时代,老年人如何更好地融入并享受科技社会带来的便利,成为我们尤为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特别针对科技社会时代下最典型的智慧助老展开了深入的调研,旨在探索更加有效、贴心的服务方式,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1.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现状调研

调研中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60-64岁占7.58%,65-69岁占36.36%,70-74岁占比最高,为40.91%,75-79岁占6.06%,80岁以上占9.09%。

数据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老人占比最高,达到了53.02%;其次是初中文化程度,占比16.67%;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的老人占比12.12%。相比之下,不识字的老人占比被误标为16.67%,大专和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人占比较少,分别为3.03%和1.52%。该图直观地反映了老年人文化程度的现状。

数据显示,家人亲友为老年人购买手机占比最高,达到52.03%,成为最主要的手机来源。紧随其后的是从家人亲友处获取的二手手机,占比28.78%。老年人自己购买手机的比例较低,为9.09%,与没有手机的老年人比例相近,后者同样占9.09%。而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手机的老年人最少,仅占1.01%。图表清晰直观地揭示了老年人获取手机的主要途径及其分布情况。

数据显示,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与朋友互相学习”,占比高达40.25%。紧随其后的是“子女及亲友教授”,占比19.74%。选择“社区或其他机构”学习的老年人占15.38%,而选择“自己学习”的仅占5.30%。另外,有8.97%的老年人表示“无处学习”,而剩余10.36%的老年人则通过“其他途径”学习智能机。整体来看,老年人学习智能机的方式多样,其中与朋友互相学习和依赖家庭支持是较为突出的两种方式。

图中数据显示,仅有1.29%的老人能够灵活使用各种程序,8.97%的老人会使用大部分程序,而46.15%的老人仅会使用小部分程序。值得注意的是,高达43.59%的老人在没有人教授的情况下基本不会使用网络程序。这些数据清晰地反映了老年人在网络使用能力上的现状,表明大部分老年人在网络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挑战。

数据显示,看电视是老年人最热衷的活动,占比高达84.85%。紧随其后的是与好友聊天,占比43.94%。散步健身也颇受欢迎,占比27.27%。相比之下,看书、看报以及使用微信、抖音等活动的参与度较低,分别占12.12%和19.70%。此外,还有36.36%的老人选择了其他休闲方式。整体而言,老年人在休闲时更倾向于传统的娱乐活动,如看电视和社交聊天。

2.老年人融入智能社会难点分析

(1)学习能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会逐渐下降,具体体现在记忆力、注意力和信息处理速度的减退上。这些认知能力上的自然衰退,无疑为他们在接受新信息和学习新技能时设置了重重障碍。例如,在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这一看似简单的日常技能时,老年人往往需要比年轻人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可能会觉得理解手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滑动屏幕、点击应用等,变得异常艰难。同时,在记忆各种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上,老年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他们很容易混淆不同的操作步骤,甚至忘记之前刚刚学会的技能。

此外,老年人对新技术往往缺乏足够的信心,这种心态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他们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担忧。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错过了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现在再学习新技术已经为时已晚。这种心理障碍不仅限制了他们学习新技能的意愿,还进一步影响了他们融入数字社会的步伐。许多老年人因此变得对科技产品敬而远之,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

(2)视力和听力障碍

视力和听力问题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生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使用科技产品的能力。视力障碍使得老年人难以看清电子产品的屏幕内容,无论是手机上的小字体信息、平板电脑上的图像,还是电脑显示器上的复杂界面,都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助。他们可能无法准确点击图标、输入文字或识别操作提示,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利用电子产品进行沟通、获取信息和享受娱乐的能力。

听力障碍同样给老年人使用电子产品带来诸多难题。在使用带有音频功能的电子产品时,如视频通话、音乐播放、语音助手等,老年人可能无法听清声音,导致无法正常使用这些功能。他们可能错过重要的通知、对话内容或娱乐体验,进一步加深了与数字世界的隔阂。

(3)缺乏培训和支持

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说,尽管他们拥有智能手机,但常常因为缺乏使用指导而感到困惑和无助。在许多情况下,并没有人教他们如何使用这些设备,他们的家人或朋友可能因为缺乏耐心、时间或相关知识而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此外,社会上也缺乏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手机使用培训的服务,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用户界面和不断更新的应用程序时感到无所适从。没有基础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老年人很难掌握智能手机的基本功能,更不用说利用它们进行网上购物、在线支付或使用各种便捷的服务了。这种状况不仅限制了老年人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也加剧了他们与数字世界的隔阂,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4)诈骗方式不断更新,老人们无法分辨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虽极大地方便了民众生活,却也让不少中老年人成为网络诈骗的“易感人群”。由于防骗意识薄弱且辨别能力有限,中老年群体往往更容易轻信他人,特别是在面对花样繁多的新型网络诈骗时,常常在骗子的套路中不知不觉落入陷阱。以东台市为例,多起老年人被诈骗的案例警示我们,这一问题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三、提升共青团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效能的策略与展望

共青团中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2年启动实施“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旨在动员青年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关爱和帮助。该行动通过组织志愿者参与日常生活援助、健康关怀、文化活动和技术支持等多方面服务,促进了老年人与青年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强了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关注与尊重,体现了共青团在推动社会责任和弘扬敬老爱老传统中的重要作用。[5]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发布《2023年青年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工作提示》(以下简称《工作提示》),旨在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在“全国敬老月”期间广泛开展为老助老志愿服务。《工作提示》明确了七项重点工作,包括坚持“结对+接力”工作机制、开展老年人服务需求调研、广泛开展各类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和项目、发挥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引领作用、开展为老志愿服务培训交流活动、培育为老志愿服务公益创业项目、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同时,发布了12个为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案例,涵盖省级统筹推动为老志愿服务、隔代互助型为老志愿服务、智慧助老项目以及针对特殊老年人群体的服务项目。[6]共青团在智慧助老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综合考量调研结果及助老志愿服务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了确保智慧助老志愿服务项目能够持续、有效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特此提出以下四点实施建议。

(一)项目规划与协调

共青团组织在其中发挥着核心的枢纽作用,通过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各级团组织的积极性。在内部进行有序的组织和规划,确保行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包括志愿者、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共同参与到智慧助老的志愿服务项目中。通过这种方式,共青团鼓励和支持各级团组织以志愿服务项目的形式,开展持续的智慧助老行动,确保项目的长期运行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二)志愿者动员与培训

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参与智慧助老服务,并提供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为了确保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共青团组织需要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志愿者参与到智慧助老服务中来,同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教授志愿者如何使用智能设备、普及互联网安全知识、传授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等,以确保他们具备与老年人进行有效互动和提供帮助的相关技能和知识。通过培训,志愿者更好地理解和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还能在服务过程中提供更加贴心和专业的支持,从而提升智慧助老服务的整体效果,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

(三)社区参与合作

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场景,提供了一个贴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环境,使得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通过与社区中心的紧密合作,共青团能够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如活动室、图书馆等,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培训场地和设备,这不仅降低了项目的运行成本,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还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互助的社区环境。通过这种方式,智慧助老项目不仅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还促进了社区内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活力。

(四)公益创业与创新

培育和支持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目标的为老志愿服务公益创业项目,鼓励创新和可持续发展。青年志愿者具有创新活力和创业潜力,积极培育和支持那些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目标的为老志愿服务公益创业项目。这些项目往往能够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以创新的方式应对老年人在智能技术使用中遇到的挑战,如开发适老化的应用程序、提供定制化的培训课程或创造新的社区服务模式。通过鼓励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共青团不仅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还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了实践社会责任感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这些公益创业项目有助于形成可持续的服务模式,确保智慧助老服务能够长期有效地进行,同时也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了将创意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机会,推动社会创新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共青团促进了跨代合作,加强了社区内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联系,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加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

通过这些措施,共青团的智慧助老项目不仅帮助老年人克服了使用智能技术的障碍,还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增强了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关爱和尊重。这些项目的实施,展现了共青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推荐单位:常熟理工学院团委、共青团东台市委员会

作者:王学宇、崔红萍、顾语恒

参考文献

[1]王萍萍.人口总量有所下降 人口高质量发展取得成效[N/OL]. 中国经济网, 2024-01-18.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401/18/t20240118_38870849.shtml.

[2]东台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东台调查队.2023年东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OL].红黑统计公报库,2024-04-10.

https://tjgb.hongheiku.com/xjtjgb/xj2020/48963.html.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EB/OL]. (2020-11-15)[2024-10-29].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1/24/content_5563804.htm.

[4]东台市人民政府.智慧赋能让老年人乐享“夕阳红”[EB/OL]. (2021-11-05)[2024-10-29].

https://www.dongtai.gov.cn/art/2021/11/5/art_7799_3757582.html.

[5]共青团中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实施“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的意见[EB/OL]. (2002-04-04)[2024-10-29].

https://www.gqt.org.cn/search/zuzhi/documents/2002/zqlf/tlf22.htm.

[6]中国青年网.《二○二三年青年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工作提示》发布[EB/OL]. (2023-10-08)[2024-10-29].